大家好,我是你们的服务器测评博主(兼科技考古爱好者)!今天咱们不聊最新的128核EPYC,也不撕“云服务器哪家强”,而是穿越回70年前,扒一扒第一批服务器的黑历史——它们可能比你家的微波炉还笨重,但却是现代数据中心的“曾祖父”!
(友情提示:文末有彩蛋,教你用现代技术“调戏”这些老古董~)
关键词解释:第一批服务器本质是巨型电子计算机,诞生于1940-1950年代,专为军方/科研机构做计算(比如算导弹弹道)。
举个栗子🌰:
- ENIAC(1945年):公认的“初代服务器”,重30吨,占地170㎡,功耗150kW(够照亮一个小镇),但算力还不如现在的计算器。它的日常是——插拔6000个开关+换一堆真空管(平均每天烧坏2根)。
- UNIVAC I(1951年):第一台商用“服务器”,美国人口普查局用它数人头。它的内存只有1KB,却要价百万美元(按购买力换算≈现在一架私人飞机)。
博主锐评:这玩意儿放今天,连《原神》的登录界面都加载不出来……但人家当年可是高科技顶流!
虽然这些大块头没有网线(当时互联网还没出生),但它们符合服务器的核心功能:
1. 集中式计算:一堆终端共用主机资源(比如IBM 1401的打卡机)。
2. 7×24小时运行(虽然经常罢工):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们得轮流给ENIAC“铲散热”——物理意义上的“运维工程师”。
冷知识💡:最早的“云服务”可能是1959年的SAGE防空系统——用电话线联网的IBM AN/FSQ-7,占地半个足球场,实时追踪苏联轰炸机(结果误报率超高)。
第一批服务器的短板太明显:
- 故障率超高:真空管像灯泡一样爱烧毁(ENIAC程序员必备技能:用电烙铁修电路)。
- 编程靠硬刚:给UNIVAC写程序?先手动接好几千根线(参考下图),堪比乐高地狱难度。
 (*想象一下程序员边吐血边插线*)
直到1960年代,集成电路和操作系统出现才救场:
- IBM System/360(1964年):首次实现兼容性,“一台服务器干所有活”(虽然价格够买北京四合院)。
- ARPANET(1969年):互联网祖宗诞生,服务器终于能联网了——然后发了第一条消息“LO”(本来想发LOGIN,系统崩了……)。
如果你想体验上古IT生活(并收获同事的迷惑眼神),可以试试:
1. 模拟器玩怀旧:[SIMH项目](https://github.com/simh/simh)能虚拟UNIVAC、PDP-11等老机器(警告:命令行界面极简到自闭)。
2. 物理收藏癖:eBay上偶尔有退役的IBM大型机卖——但运费可能比机器贵,且你家电梯可能塞不下。
第一批服务器像原始人钻木取火,而今天的云计算好比打火机秒燃。但别忘了——没有这些笨重的先驱,你现在甚至刷不了这篇帖子!
下次看到机房里的2U服务器时,请默默致敬:“感谢大佬们当年没把机房地板压塌……”
(互动话题:如果你穿越回1950年修ENIAC,会带什么现代工具?评论区等你脑洞!)
TAG:第一批服务器是什么,中国第一个服务器是什么,我国第一台服务器是哪年研发出来的,中国第一台服务器的型号,中国第一台服务器是哪家公司生产的,第一个服务器
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台湾vps云服务器邮件,电子邮件已经成为企业和个人日常沟通的重要工具。然而,传统的邮件服务在安全性、稳定性和可扩展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。为台湾vps云服务器邮件了满足用户对高效、安全、稳定的邮件服务的需求,台湾VPS云服务器邮件服务应运而生。本文将对台湾VPS云服务器邮件服务进行详细介绍,分析其优势和应用案例,并为用户提供如何选择合适的台湾VPS云服务器邮件服务的参考建议。
工作时间:8:00-18:00
电子邮件
1968656499@qq.com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